子宫肌瘤的分类

来源:温州百佳东方妇产医院    更新时间:2007-10-19    阅读量: 在线提问
    所有的子宫肌瘤都起源于子宫肌层的某个部位,随之向不同方向生长。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,子宫肌瘤可分为3类。

    (1)位于子宫肌层内,周围被肌层包围的肌瘤称肌壁间的肌瘤,占总数的60%-70%。
    (2)朝子宫表面突出生长的肌瘤称浆膜下子宫肌瘤,约占总数的20%。其表面仅由子宫浆膜层覆盖。当肌瘤继续向外生长,仅一蒂与子宫相连时称带蒂浆膜下肌瘤。 
    (3)朝子宫腔内生长的肌瘤称黏膜下子宫肌瘤,约占总数的10%-15%其表面仅由黏膜层覆盖。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,在宫腔内犹如异物,可刺激子宫收缩,导致不规律小腹隐痛。如黏膜下子宫肌瘤逐渐经宫颈被排入阴道,患者可在阴道内触到一肿块。

    肌瘤按所在部位还可分为宫体和宫颈肌瘤,前者占大多数后者较少见,肌瘤常为多发,不同类型的肌瘤可同时发生于一个子宫,称多发性子宫肌瘤。 

    子宫肌瘤按其生长位置与子宫壁各层的关系可分为:

     一、肌壁间肌瘤
    *为常见约占60-70%,肌壁肌瘤常为多发,数目不定,往往有一个或数个较大的,有时可为极多小瘤结节,分布全部子宫壁,呈不规则团块状融合,构成多发生子宫肌瘤.有的则在发展中累及宫颈或深达穹窿,而易与原发性宫颈肌瘤相混淆.壁间肌瘤因血循环较好,一般瘤体较少发生退变,可使宫体严重变形,且影响子宫收缩,由于子宫体积增大,内膜面积增加,故常引起月经过多、过频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.肌壁间肌瘤常使子宫增大,宫腔弯曲变形,内膜增生或形成内膜息肉。

    肌瘤在生长发展过程中,常向阻力较小的方向发展.当其突向子宫腔后,其表面仅覆盖一层子宫内膜,称为"粘膜下子宫肌瘤",甚至仅以一蒂与子宫相连.粘膜下肌瘤约占10%,成为子宫腔内异物而引起子宫收缩,被排挤下降,瘤蒂也逐渐被拉长,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肌瘤可通过宫颈管,垂脱于阴道中甚或突出于外阴口,同时蒂部所附着的宫壁亦被牵拉,而向内凹陷,当凹陷增大,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内翻.这种瘤蒂血运较差,并常伸入阴道内,坏死、出血.逐渐长大的粘膜下肌瘤则可使宫腔扭曲。

    肌瘤若向子宫体表面突出,其上由一层腹膜覆盖,称为"浆膜下子宫肌瘤",若继续向腹腔方向发展,**亦可仅由一蒂与子宫相连,成为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.瘤蒂含有之血管是肌瘤的约占20%,**血循环.如发生瘤蒂扭转,瘤蒂可坏死断离,肌瘤脱落于腹腔,贴靠邻近器官组织如大网膜、肠系膜等,获得血液营养而成为"寄生性肌瘤"或"游离性肌瘤",可使大网膜血管部分扭分或阻塞而发生漏出作用,形成腹水等引起腹部症状.浆膜下或小的壁间肌瘤往往对于子宫的形状无明显改变。    

    肌瘤发生于子宫体侧壁向阔韧带两叶腹膜之间伸展者,称为"阔韧带肌瘤",属于浆膜下类型.但还有一种阔韧带肌瘤,系由阔韧带中子宫旁平滑肌纤维生长而成,与子宫壁完全无关.阔韧带肌瘤在其增长发展过程中常使盆腔器官、血管等发生位置与形态改变,尤其是输尿管变位,造成手术治疗上的困难.

    子宫颈部肌瘤的发展同子宫体.但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点,当肌瘤发展增大达一定程度时,容易产生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,常造成分娩障碍,也使手术增加很大困难。

    子宫肌瘤90%以上生长于子宫体部,且多在后唇.在体部者,多长于子宫底,后壁次之,就肌瘤的类型而言,以肌壁间肌瘤*多,浆膜下肌瘤次之,粘膜下肌瘤比较少见.多发性肌瘤一般都使子宫外形改变.在较大的子宫肌瘤病例,卵巢常有水肿、充血或有小囊性变.有一部分病例伴有无排卵性月经周期,或由于肌瘤引起子宫出血、感染,多数并发输卵管炎。

    二、再发性肌瘤 
    在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多年以后,肌瘤再次出现于盆腔腹膜、阴道或宫颈残端。位于宫颈残端肌瘤,不能完全排除手术残余肌瘤的再发可能性.这种肿瘤的发生,可能同源多中心性,其范围广,各种瘤出现间隔时间较长.可单发或多发,一般体积较小。
 
    三、转移性肌瘤
    罕见肿瘤呈多发性,除子宫肌瘤外,还可合并腹膜、淋巴结或肺、肾部转移.临床呈现相应部位的各种症状.来源不明,可能有:(1)原发性肌瘤经淋巴管转移;(2)原发肌瘤恶变转移中,其中有表现良性,有表现恶性;(3)可能代表同源多中心性肿瘤的发展。
 
    静脉内肌瘤 指平滑肌在静脉或淋巴管内的增生发展.此种患者年龄40-60岁,且几乎同伴子宫肌瘤.临床表现同肌瘤.大体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,肿瘤体积往往中等大小,质硬,位于宫壁内,膀胱皱褶腹膜中或阔韧带内,肿瘤表面静脉曲张畸形,这种血管内平滑肌瘤可以从血管内拉出.亦可游离存在,也可与肌壁相连.其来源说法有二,一是来源于血管平滑肌,向管腔内发展,一是来源于血管外的平滑肌瘤向脉管内伸入。

    腹膜播散性肌瘤  又称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,极少见,系指腹膜表面呈弥漫的多发性平滑肌瘤样小结节.可见于卵巢、圆韧带、内生殖器官浆膜面、大网膜及胃肠壁等处,酷似恶性肿瘤的种植.大体形态与肌瘤一样,一般不大,突出呈结节状,质硬韧,表面光滑,切面均匀,呈编织状.临床上常无特殊征象表现,*常见的症状是盆腔疼痛.伴有异常阴道出血和继发贫血,偶有痛经、性交困难、尿频及便秘.多由于剖腹时发现,不伴腹水.肿瘤来源与组织发生不明。

    异型性或变异性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与其他中胚叶组织有着共同的苗勒系统来源,故肌瘤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可能掺杂同种异型组织成分,而构成病理组织异型,称之为异型性或变异性平滑肌瘤。
 
    血管肌瘤和淋巴管肌瘤  在个别肌瘤中或肿瘤的部分区域可见到血管或淋巴管明显增多(通常肌瘤血管、淋巴管集中于包膜下,瘤体中较为缺乏),构成血管肌瘤或淋巴管肌瘤。
 
    透明细胞性肌瘤  或称平滑肌母细胞瘤,镜下所见为部分或全部平滑肌细胞及细胞核呈圆形,核居中,胞浆透明,类似上皮细胞。

    奇异细胞性肌瘤 大体观同普通肌瘤,瘤细胞数目,形态变化为主.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表现可各不相同,有的基本正常,但很多内膜表现为不成熟性,其中一部分呈现出典型的无排卵性内膜,有的则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增殖肥大和息肉形成.发生在粘膜下肌瘤的内膜,由于被瘤体膨胀挤压萎缩而常变薄,甚至腺体完全消失,仅剩一层极薄的内膜间质及被覆盖单层扁平上皮,故易遭受损伤,发生出血,感染或坏死,且可波及肿瘤深部。
 
    肌瘤患者的卵巢改变,有的呈明显多囊性,或表现为持久性卵泡扩张;有时则呈封闭卵泡;有时改变呈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,个别患者的内膜与卵巢则呈现间质细胞增生。
 
    子宫肌瘤的血液供给来自肌瘤包膜,它的血管壁缺乏外膜,包膜或瘤蒂受压可引起肌瘤的血液循环障碍.由于肌瘤的生长与血液供给发生障碍,营养缺乏,而使肌瘤发生各种继发性变性.继发性变性是在较大的肌瘤中发生较多,但这种继发性病变的频率和轻重程度并不完全决定于肿瘤体积,即是徽小的肌瘤也可发生继发性病变,甚至恶性变.故切除肌瘤时,无论肌瘤大小均应切开检查与送病理检查.大部分或较为严重的继发性变性虽不经常引起临床重要特征性症状,然而,有的如红色变性,则极易引起全身症状。
 
    1、良性变
   (一)萎缩:
   (二)透明变性或称玻璃样变:
   (三)液化或囊性变:
   (四)脂肪变性:
   (五)钙化:
   (六)坏死:
   (七)血管瘤性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改变:
   (八)淋巴管扩张性改变:

    2、恶性变
   肌瘤的肉瘤变性多发生于壁间肌瘤,次为宫颈,少见于浆膜下肌瘤。且半数以上发生在40-50岁,40 临床表现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,压痛。当恶变肌瘤尚未累及内膜时,即早期时阴道分泌物稀薄,而后变为浆液血性,随肿瘤发展增大、坏死,分泌物产生恶臭,且伴子宫不规则出血。在绝经后肌瘤继续增大时,尤应警惕。有一些肌瘤恶变为肉瘤没有任何症状。浆膜下肌瘤和壁间肌瘤恶变穿过腹膜,可引起疼痛与粘连。晚期病例出现贫血、消瘦、盆腔肿物,压迫症状和恶液质征候。

    恶变后的肌瘤组织脆而软,呈灰黄色或灰白色,似生鱼肉状,在坏死显著时可呈脑髓样。肌瘤的漩涡状结构消失。在行肿瘤挖除时,切开肿瘤时虽有向外突出,但不如肌瘤表现显著,且缺乏包膜而不宜完整挖出。  
上一篇:没有了!
医生团队